联盟文旅中国书画频道 工作人员名单 媒艺联盟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网上报名 证件查询 考官名单目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旅非遗
书画商城

活态壁画里的千年丝路魂

2025-09-15 17:25: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

当“千手观音”的金色圣光洒满舞台,当“反弹琵琶”的S型曲线在台上定格,阜阳大剧院内的观众与千年敦煌壁画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为这座城市留下特有的丝路敦煌印记。《丝路花雨》这部被誉为“东方天鹅湖”的经典舞剧,以四十六载的舞台生命力,将莫高窟数万平方米壁画转化为流动的视觉诗篇和绝美舞蹈表达。不同于博物馆中静态的艺术陈列,《丝路花雨》通过舞者的肢体韵律、多元文化的舞蹈语汇、破圈层的文化传播,构建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文明桥梁,让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开出了绚烂的文艺之花。

舞姿重构:敦煌艺术的活态重生

《丝路花雨》的魅力,始于敢于创新和打破固化模式,因此才有了七访敦煌后对壁画的“破壁”。剧中“反弹琵琶”的S型曲线、“千手观音”的神圣与庄严、“霓裳羽衣”的飘逸灵动,均提炼自莫高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与2000余尊彩塑。其中提炼出的“三道弯”体态,构成了全剧乃至敦煌舞的动作基因,这种将静态壁画解码转化为动态舞蹈的创作,不仅开创了“敦煌舞”这一艺术流派,更让千年艺术突破了洞窟的物理局限,让人们看到经典艺术常演常新,恰如一个“行走的博物馆”。活态的艺术让不同地域的观众感受到敦煌文化的生命力和温度。

“反弹琵琶”舞段堪称静态艺术动态化的典范,英娘扭腰出胯,抬脚、勾脚,在特有的S型曲线韵律中精准复现了莫高窟第112窟的反弹琵琶乐舞图,这种对壁画身体美学元素的创造性转化,经过舞蹈表现,既保留了壁画中的异域风情,又很好地阐释了东方女性的柔美。

剧中群舞编排同样展现出惊人的视觉叙事能力。“千手观音”以数位舞者的精密舞台调度还原了莫高窟元代3窟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图的庄严神圣,舞者通过扇形展开的队形变化和多变手姿的动作模仿,构建出层层叠叠的视觉交响。而“二十七国交易会”场景中,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印度舞与大唐宫廷舞蹈霓裳羽衣舞形成鲜明对比,两种动作语汇的碰撞直观呈现了丝路文明的多元共生。

故事编织:跨越国界的人性之光

若说舞蹈是《丝路花雨》的“形”,那故事便是它的“魂”,在叙事结构上《丝路花雨》打破了传统舞剧的线性叙事。古丝绸之路上,画工神笔张与女儿英娘的命运,本应如莫高窟的壁画般平静——直到波斯商人伊努斯的驼队打破了他们的安宁。为救晕倒的伊努斯,神笔张和英娘的命运发生了无法预料的改变,在随后的“市集卖艺”“父女重逢”“洞窟作画”“远走波斯”“梦游仙境”“重归故土”“天人永隔”“敦煌献艺”等极具冲突的戏剧设计中,人物性格得以凸显,内心情感越发深厚,折射出最质朴的“人味”。父女重逢双人舞设计凸显了情感表达的深度,而天人永隔的悲剧处理则用英娘的“碎步后退”与神笔张的“趋步前追”形成反向运动,配合灯光的瞬间暗转,将生离死别的悲痛转化为极具张力的视觉留白,戏剧效果得以构建。全剧将丝路精神的内核——“友好通商、互惠共融”,演绎得荡气回肠。

当大幕落下,“反弹琵琶”的剪影仍在观众心中舞动。这部舞剧的价值不仅在于在舞台上复活了千年壁画,更在于证明:真正的传统艺术从不畏惧时代变迁,它会像丝绸之路的驼铃,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永远传递着美的讯息。阜阳演出的成功,正是这种艺术理念的生动诠释——当舞者的肢体与壁画的线条在时空中相遇,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一个民族文化记忆的舞蹈觉醒,这种觉醒,或许就是对《丝路花雨》46年长演不衰最好的注解:有些美,跨越千年而不朽;有些故事,以舞为媒,永远在生长。

 (甘肃演艺集团  周 李 )

 舞剧《丝路花雨》剧照

[责任编辑:]

要闻推荐

图片精选

热点文章

精彩阅读

关于我们 | 顾问理事名单 | 签约书画家 | 免责申明 | 广告招商 | 联系我们

京ICP备17009288号-3

中国书画名家艺术研究院网(中外时政导报网) 版权所有

本站由:淮海媒体文化艺术发展联盟、中国书画名家艺术研究院网(中外时政导报网)编辑部等联合共同打造!

《文旅中国》专刊编辑部、文旅中国书画院、花厅文化传媒网、黄淮海文化艺术网、国风网联合主办

办公地址:徐州市淮海东路202号徐州金凯隆大厦(徐州饭店)

在线QQ咨询:2237153830 微信:13121454277(电话不一定接到)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张树跃律师